你的位置:联华证券-实盘配资炒股|实盘配资公司 > 实盘配资炒股 > 炒股融资融券 靶向发力 “轻车”与“壮马”双向奔赴
以上内容由本站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数据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打造基层治理市区联合调度中心,打破条块限制,实现“接诉即办、合力快办”。
南山路街道新华西街社区携手新华西街便民市场为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开展免费助餐活动。
雁阵孵化基地举办学员学习成果分享交流会。
北大街街道青年路社区深化“移动微网格员”探索创新,与外卖小哥签署志愿服务认领协议,让新就业群体成为基层治理真正的“前哨”。
城区开展“‘5’来作贡献·便民服务日”活动,每月5日“集中送单”,让便民服务更加精准、更加普惠。
“以前社区挂的牌子达40多块,一天到晚还要奔波各种会议、填报各类表格,大家都笑着喊我‘会姐’‘表妹’。为基层减负后,社区现在只剩3块标牌、2个标识,挂牌大量减少,墙面变得清爽整洁多了,开会、迎检、填报表的任务变少了,可以腾出更多时间服务群众,收获的笑脸和点赞也多了。”在基层工作多年的南山路街道新华西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邢玉涛感触颇深。
变化,源自阳泉城区为基层减负赋能的有力举措。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层是关键。为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抓落实、干实事,切实为基层减负赋能,今年以来,阳泉城区聚焦基层“小马拉大车”难题,紧紧围绕减上补下、赋能提效,构建形成了“人财物事”全方位保障工作矩阵,不断推动“人向基层走、钱向基层投、政策向基层倾斜、服务向基层延伸”,切实为基层真减负、多赋能,有力推动社会治理工作高质量发展。
明责减负
让基层履职落点更准
“不是我们不想办,只是有些证明社区根本没有权限,确实开不了。”回忆起以前居民来开证明的场景,上站街道小阳泉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惠敏一脸无奈。
社区居民在家摔倒住院,需要社区出具意外摔倒证明;拿着户口本、身份证,需要开具亲子关系证明;手持结婚证,需要出具婚姻关系证明;另外还有死亡证明、无工作证明、收入证明等等。所有这些,社区都需要给居民做好解释工作,再对接业务主管部门沟通,帮助居民解决各种需求。
自从基层减负工作开展以来,社区严格按照民政部、省民政厅“不应由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出具证明的22项事项清单”执行,规范简化了办事程序,告别社区“万能章”,实现了从“忙事务”到“重服务”的转变,也解决了居民“来回跑,多头跑”问题,方便了居民办事。
让牌子下墙,让权责明晰,阳泉城区聚焦基层“权小事多责任大”难题,严把边界关、准入关、协作关,做到明责减负。按照“基层点单、部门评估、依法赋权、动态管理”办法,阳泉城区区委书记带队深入所有镇(街)“过筛式”指导,区级包保干部蹲点调研,各级党组织“三上三下”比对研究,一镇(街)一策确定基本权责事项、配合事项和收回上级事项,制定岗位目录,定责定岗定人,做到“清单之外无事项、列明之外无责任”。针对条块之间容易形成职责交叉的模糊空间地带,实行“属地责任事项协议备案制”,明确主次责任,推动“地域之属”向“权责之属”转变。出台村社工作事项准入退出动态调整办法,开展“清牌瘦身”行动,清单化确定村社工作以及证明事项,做到责任清、任务明。
“街道回来一个人,基层就增加一份力。”阳泉城区南山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姬磊对“减负”有自己的见解,“去年我们被借调人数最多的时候达7人,人借走了,活儿留下了,工作负担更重了。今年7月,城区区委下发《城区借调工作人员管理办法》,人员全都回到街道,办法出台,今后我们不再发愁借调了。”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城区先后出台了规范基层干部借调、纠治指尖“歪风”、优化文会督检考等制度举措,让基层干部有更多精力抓落实。
精准赋能
让车马协同活力更足
“快递站点旁路面塌陷,这个我们来认领。”“居民窗外有棵大树,不仅遮挡采光,还影响通风。这个问题交给我们。”在城区上站街道市政府大院社区党建联席会上,22家驻区单位党组织代表领办了30件实事。
减负不仅需要做好“减法”,更要善做“加法”。为破解过去“单向发力”基层治理困境,阳泉城区健全完善驻地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服务、双包联、双评价”机制,让各类社会力量成为基层治理“盟友”,与社区实现双向奔赴、双向赋能。同时,统筹“两代表一委员”阵地、镇(街)商会、红骑驿站、社会组织等平台主体,打造“向阳花”社会组织之家,推动业委会(物管会)、小区公约、律师、警察、各级包联干部、联建单位、信息化工具等治理力量向网格汇集,实现“一网统筹、多元集聚”。
“去年我们投资80多万元,办了一个村民活动中心,以红白喜事为主。今年,在原来卫生所的基础上,经过‘一事一议’,重新整修了一个200多平方米的卫生所,也得到各级政府部门资金的补助。在减轻负担的基础上,我们腾出时间来,在经济发展方面,我们积极落实惠民政策,为老百姓办了好多实事。”义井镇王家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恩谈起如今基层的变化更是赞不绝口。
聚焦“小马”力量不足问题,阳泉城区把最好的资源、最优的政策精准下放到基层。在通过“减上补下”为镇(街)增加108个事业编制、足额配备运转经费基础上,出台镇(街)编制、资金统筹“差异化”管理办法。建立“基础编+量化编+周转编”编制管理模式,科学测算、精准保障镇(街)经费,坚决打破“平均主义”,推动基层编制、人员、经费与治理实际需求相匹配。
为让基层干部更有奔头,在区级财力极为紧张的情况下,顶格落实社区工作者岗位等级薪酬待遇和乡镇事业编制干部交通补贴,实行村社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和激励性薪酬机制,社区干部待遇达到全省最高水平。畅通“微网格长—全科网格员—社区工作者—事业编制人员—公务员”全链条晋升渠道,五年来社区“两委”主干考入事业编或享受事业编待遇、定向招录为公务员人数大幅提升。跟进加强基层干部培训,实施“头雁提升”“雁阵提效”“雏雁帮带”分级能力提升计划,倾力锻造热心服务、持续稳定的基层干部队伍。与此同时,招聘65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充实到基层一线,实现了到村(社区)工作大学生全覆盖。“走出校园,回到家乡,投身基层,我从之前的居民变成了基层治理的实践者。一年来,我积极参与了助老为老、环境整治、政策宣讲等志愿服务活动,领办了‘银发红盟’构建小区治理新格局项目,收获感更强了,干劲也更足了。”南山路街道阳坡垴社区到社区工作大学生郑露这样总结一年来的基层工作经历。
市区联动
让为民解忧见行见效
“困扰小区里38户居民的吃水用水问题终于得到了圆满解决!”城区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郗莉莉感叹道。
北大街街道东沟社区与高新区相邻,其中一个居民小区建于1984年,是一个典型老旧小区。前段时间,由于自来水管网漏损严重,造成小区内38户居民停水,街道社区多次协调相关部门但始终没有得到解决。无奈之下,社区将此事项提交到阳泉市基层治理市区联合调度中心,经过调度中心对事情的详细核实、会商研判、综合协调后,仅用了7个工作日便解决了这个给群众生活造成极大不便的事项。
阳泉城区聚焦基层村社治理“吹哨不灵、问题空转、协调无力”痛点难点,统筹市区两级条块力量,合力破解因职能不全、职责交叉造成的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建立阳泉市基层治理市区联合调度中心,由市区两级党委副书记任总召集人,实行三级会商研判机制,组建事件接收、调查核实、会商研判、综合协调四个工作组,建立“接、判、办、评、用”五步闭环流程,明确评价排名靠后单位“一次通报,两次约谈,三次冻结人事并启动不担当不作为调查”的考核办法,打破条块限制,打通“接诉即办、合力快办”渠道,推动从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延伸。
负担减下去,服务强起来。阳泉城区聚焦基层服务碎片化、精准度不够等问题,常态化开展“‘5’来作贡献·便民服务日”活动,通过“问需群众+整合发动+集中服务”,每月5日召集市区部门、驻地单位、志愿者等“集中送单”,开展“定单式”精准服务;运用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手段将便民项目亮牌公示、广而告之,扩大群众知晓率、覆盖面,让便民服务惠及更多群众。“家里电闸突然坏了,我自己也不懂电,不敢擅自维修,就向村委会求助,看能不能找个专业人员给修一修。第二天一大早,村干部就带着专业人员上门给我更换了电闸,解了我的燃眉之急!”脸上洋溢着笑容的义井镇河下村村民孙钢年,对“‘5’来作贡献·便民服务日”这种服务形式连连点赞。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随着纵深推进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束缚基层组织的瓶颈少了,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营养剂”多了。“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减负、赋能常态长效机制,以改革的精神持续推进,让基层减负成果切实转化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优化治理的效能。”阳泉城区区委书记王晓丽说。
南山路街道
用活“加减乘除” 做好为民服务
阳泉城区南山路街道是城区管辖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社区最多的街道,面积约7.22平方千米,下辖16个社区,常住人口34977户67243人,驻地单位79家。围绕为基层减负赋能,街道用活“加减乘除”,做好为民服务。
高效联动做“加法”,加人、加钱、加渠道。城区区委统筹调剂各街道编制加人,街道由原先的36人增编到52人,又在编制应急周转池内周转了3个编制。社区工作者增加到128人。打破平均主义“加钱”。区委利用熵值法、层次分析法测算每个街道经费,出台了资金差异化管理办法,街道经费从80万元增加到100万元。去年社区各项经费137万元,今年151万元。鼓干劲“加渠道”。区委打通了“微网格长—全科网格员—社区工作者—事业编制人员—公务员”的社区干部全链条晋升渠道。截至目前,街道10名全科网格员补选为社区工作者,4名社区“两委”主干通过区委选聘进入街道事业编制,5名社区“两委”成员定向考录为街乡公务员。
因地制宜做“减法”,减牌子、减会议、减陪同、减借调、减报表。按照“谁悬挂谁清理”原则,共清理规范标牌98块,社区室外统一为“3标牌2标识”;将每周3—4次的工作会议减到两周1次,坚持少开会、开短会、开管用的会,以线上会议逐渐代替传统会议,让社区工作人员有更多时间入户了解民情、解决民生困难;按照区委要求,谁能说清楚事儿谁在场,无关人员不到场;按照《城区借调工作人员管理办法》,原来借调工作人员全部回到街道;探索报表统一报送方法,优化报送流程,减少重复统计、多头报送,留足必要抓落实时间。
汇聚合力做“乘法”,在党建引领下,汇聚各方力量参与基层治理,让服务力量成倍增长。构建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各社区党组织为支撑、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大党建”工作格局。街道把外卖、快递小哥和环卫工人等“两企三新”力量转化为基层治理增量,实现“南山微蜂探盲区,红骑驿站延触角”,“微蜂驿站”反馈的595条问题已全部解决。
精细管理做“除法”,优化小区,做精网格。街道129个小区,在住建部门推动下,根据位置相邻、设施共享(远近、大小)等要素,合并为81个小区,在此基础上,划分为96个网格,便于精细化管理。
街道70%以上的房子都是上世纪80年代第一批移民搬迁小区,老旧破小是常态,如何破解小区治理难题?在优化小区、精细网格的基础上,探索出“物业服务+托底共享+业主自治”的分级管理模式。目前,19个小区有市场化物业公司服务,34个小区由区级的洁诚物业托底,8个小区为业主自治。
小阳泉南社区整合社区资源、梳理服务事项清单,实现减负增效——
聚焦居民需求 释放服务潜能
“除了定期上门走访,平时有难题,还可随时拨打社区热线电话。”近日,城区上站街道小阳泉南社区的工作人员在向辖区老年人宣传用电安全知识时,70多岁的居民黄淑英直言,社区的志愿服务让人心里很暖。
这是小阳泉南社区从高负荷的行政事务中脱身,回归服务自治本位的一个缩影。自扎实推进基层减负工作以来,小阳泉南社区聚焦服务居民需求,释放社区服务潜能,提升社区治理效能,成功实现减负增效,社区工作实现了从“忙事务”到“重服务”的转变。
减负之后,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面对面”的机会多了,社区有更多时间更好地了解居民诉求,回归到了服务居民的主责主业中来。
通过前期民情走访,小阳泉南社区充分了解困难居民家庭情况,让急需得到救助的居民与党员志愿者、爱心人士充分对接。社区长效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通过结对认亲搭建服务居民平台,拉近党员与群众距离,发挥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服务困难居民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将党的关怀传递到居民心中。
同时,社区积极推动志愿服务有效融入社区治理,把社区作为志愿服务的主阵地、主场景,与社区治理、居民生活深度融合,更好回应居民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幸福感。
随着减负措施的落地实施,社区开展了多元化活动以满足居民需求。从青少年科普探索营到老年人的养生保健讲座,小阳泉南社区的各项活动得到了居民的积极响应和支持。
前不久,绿矾沟小区居民反映自来水管破裂,地沟有渗水情况。网格员第一时间上报社区,并联系市自来水公司维修人员、居民代表等共同到现场,及时解决居民用水难题。
下水道堵塞、电器出故障、生活物品破损……在小阳泉南社区,“小南帮办”的热心志愿者都会积极帮助居民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在基层治理过程中,社区通过建立“议事协商、对话协商、共建协商、联动协商、开放协商、现场协商”的“六事六商”议事协商机制,召集“红色智囊团”出谋划策,形成协商共治的浓厚氛围。社区以“点单”“派单”“接单”“评单”的精准服务流程,组织居民、社会力量共同协商,及时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
下一步,小阳泉南社区将继续深化社区减负工作,探索更多创新方法,致力于打造一个更加和谐、高效、服务型的社区,让居民享受到更高品质的生活,把便利融入生活,助力需求和服务“双向奔赴”。
本版文图由阳泉城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责编:刘_洋、刘洋) 炒股融资融券
基层社区南社区居民小阳泉发布于:山西省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Powered by 联华证券-实盘配资炒股|实盘配资公司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